2500年的宝庆,今名邵阳,这里山川秀美,物华地灵,历史悠久,名人辈出;而最近200年来,宝庆人对近现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,当属“二源”,即江忠源和魏源。魏源(1794年4月23日—1857年3月26日),名远达,字默深、墨生、汉士,号良图,汉族,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(原邵阳县金潭)人。清代启蒙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魏源7岁读私塾,读经学史,常苦读至深夜。母怜其过勤,每夜定时熄灯令卧,他伺二老熟寐,以被遮灯默读。9岁赴县城应童子试,考官指着画有“太极图”的茶杯提出“杯中含太极”出对。魏源摸着怀中二麦饼对曰:“腹内孕乾坤。”考官大为惊异。1810年(嘉庆十五年)科取秀才。1811年(嘉庆十六年)试补廪膳生。1813年(嘉庆十八年)选拔贡。1820年(嘉庆二十五年)全家迁居江苏扬州。1822年(道光二年)中举人第二名。1825年(道光五年)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,辑《皇朝经世文编》120卷;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、水利诸事。撰《筹漕篇》、《筹齿差篇》和《湖广水利论》等。1829(道光九年),应礼部会试,与龚自珍双双落第,房考刘逢禄作《两生行》哀之,从此龚魏齐名。1832年(道光十二年),魏源来到南京即相中地处城西清凉山下乌龙潭边,,史称"诗巷"的龙蟠里东侧购地建3进草堂,初始魏源为爱屋起名“湖子草堂”后改名“小卷阿”。并在潭边浅水处建有“宛在亭”。魏源后半生,长年居住此处,其名著《海国图志》即在此处撰写完成。其间,他与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往来甚密。1841(道光二十一年),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,直接参与抗英战争,并在前线亲自审讯俘虏。后见清政府和战不定,投降派昏庸误国,愤而辞归,立志著述。1842年(道光二十二年)完成了《圣武记》,叙述了清初到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。在文中提出“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,人材不竞之谓贫;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,令不行于境内之谓赢。故先王不患财用,而惟亟人材;不忧不逞志于四夷,而忧不逞志于四境。官不材,则国祯富;境无废令,则国柄强”的人才论观点。1844年(道光二十四年),魏源再次参加礼部会试,中进士,以知州用,分发江苏,任东台、兴化知县。期间改革盐政、筑堤治水。他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《四州志》,参以历代史志、明以来《岛志》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《海国图志》50卷,后经修订、增补,到咸丰二年1852成为百卷本。它囊括了世界地理、历史、政制、经济、宗教、历法、文化、物产。对强国御侮、匡正时弊,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。提出“以夷攻夷”、“以夷款夷”,和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”的观点,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、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、练兵、养兵之法,改革中国军队。为了捍卫中国的独立自主,他号召“以甲兵止甲兵”,相信中国人能战胜外国侵略者。他告诫人们在“英吉利蚕食东南”之时,勿忘“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”。他提倡创办民用工业,允许私人设立厂局,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、火器等,使国家富强。他主张革新,要求“去伪、去饰、去畏难、去养痈、去营窟”;“以实事程实功,以实功程实事。”并在《默觚》中发挥了“变古愈尽,便民愈甚”和“及之而后知,屦之而后艰”的主张,实为近代中国改良思想的前驱。对清王朝长期昧于世界大事,夜郎自大,固步自封,封关锁国的闭关政策和媚外求和的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。1851年(咸丰元年),魏源授高邮州知州,公余整理著述,1853年(咸丰三年)完成了《元史新编》。后以“迟误驿报”,“玩视军机”革职。旋复职,他以年逾六旬,遭遇坎坷,以世乱多故而辞去。晚年,潜心学佛,法名承贯,辑有《净土四经》。1857年3月26日(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),卒于杭州东园僧舍,终年63岁,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。江忠源,(1812年6月24日—1853年12月17日),字常孺,号岷樵,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杨溪村人。晚清时期,楚勇创始人,湘军鼻祖。1827年(道光七年),15岁的江忠源考取秀才,道光十七年(1837)中举。京城考试期间,两年三次送师友灵柩回故里,义超关羽。1847年(道光二十七年)办团练,办团练比曾国藩早7年,因团练中初期多为江氏儿郎,又称“江家军”。1849年(道光二十九年)因镇压镇压雷再浩起义,升任浙江秀水县知县,虽任期短暂,但体恤人民、除暴惩贪、整治水患、政声斐然。1851年(咸丰元年),太平天国起义后,江忠源奉调招集所练乡兵,号称“楚勇”,随清军赴广西镇压太平军,受副都统乌兰泰器重,江忠源得以独领一军,扼守鸬鹚洲,三败太平军,解桂林之围,被擢升为知府。1852年(咸丰二年)6月,太平军攻破全州,沿水路进击湖南,江忠源率部事先设伏于城北十余里蓑衣渡左岸狮子岭,伐木塞江,居高临下炮轰太平军南王冯云山中弹身亡,太平军伤亡惨重溃逃,辎重尽被缴获。蓑衣渡战役,如果清军听从了江忠源建议,在右岸也派重兵设伏,那么,就不会发生太平军弃舟从右岸登陆入湘,克道州、郴州、进击长沙和全国的可能了,也许太平天国就此完结。蓑衣渡一战,江忠源一战成名,同时也是清廷战胜太平天国、苟延残喘的关键之战。如无蓑衣渡大捷,长沙陷落,湖南尽入太平军之手,丁忧的曾国藩必不能回乡募勇甚至会为太平军所俘,曾、胡、左、李诸多中兴名臣永无出头之日,历史上将不再有湘军这一支武装。蓑衣渡大捷后,江忠源率楚勇尾随追击太平军,并为保卫长沙作出了巨大贡献,当时江忠源率军驻扎在长沙小吴门,因治军严明,人称清代版的“周亚夫军细柳”。同期,江忠源又献计湖南巡抚张亮基,计赚左宗棠,左宗棠因此出山,后来为国家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。在保卫长沙的过程中,在长沙城外的一次战斗中,江忠源被太平军刺伤坠马遇救;但在同一时期,江所率部队在天心阁附近,让太平军的“八千岁”西王萧朝贵命丧黄泉。太平军久攻长沙不下后,挥师北上,湖南巡抚张亮基留江忠源守湘,擢道员。1853年(咸丰三年),清廷命张亮基署理湖广总督,又任命江忠源为湖北按察使。江忠源深受张亮基的倚重,先后剿平通城、崇阳、嘉鱼、蒲圻的叛军,生擒叛军首领刘立简、陈百斗、熊开宇等人。咸丰帝认为江忠源忠勇可恃,便让他到向荣的江南大营帮办军务。1853年(咸丰三年)6月,江忠源行至九江,闻听南昌被围,便上疏朝廷,请求先援江西,并率一千三百人奔赴南昌。江西巡抚张芾将王命旗牌授予江忠源,让他指挥所有战事。江忠源烧毁城外民宅,斩杀逃兵,又亲自驻守章江门,日夜督战。后来,太平军挖地道攻城,使得城池崩塌数十丈。江忠源斩杀登城叛军,命人用土囊将缺口堵死,后多次派死士焚毁太平军的营寨。不久,湖南援军赶到,江忠源分兵扼守樟树镇,又派罗泽南剿平泰和、万安、安福等县土匪。 当时,江忠源坚守南昌九十余日,多次击破太平军营垒、击沉敌军船只。八月,太平军撤军而去。咸丰帝为了表彰江忠源的功劳,特赐他二品顶戴。1853年(咸丰三年),江忠源到达庐州,陷入太平军的包围。1854年1月,庐州城破,江忠源投水自杀,年仅四十二岁。清廷得知后,追赠江忠源为总督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,赐谥忠烈,并将他的灵位安放在昭忠祠中。1864年(同治三年),太平天国灭亡。清廷念及江忠源的功劳,又追赠他为三等轻车都尉世职,并在湖南、江西为他建造专祠。著有《江忠烈公遗集》十卷流传后世。在晚清湘军统帅中,江忠源与曾国藩是互为赏识,互为合作的。曾国藩与江忠源之间的合作,主要有三件较大的事:一是办团练。当时在南方与太平军作战的正规地方武装(清庭恩准有合法地位)只有江忠源的“楚勇”,曾国藩奉旨帮办团练其实就是帮江忠源的团练“楚勇”。二是成立长江水师。这是应江忠源力主并奏请 ,皇帝准奏,交由曾国藩办理的一件很有远见的大事。三是筹划并实施“楚皖一体”战略格局。这三件事对后来曾国藩的崛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因为这时的江忠源已今非昔比,一年之中完成清代绝版的“五级跳”,已官至巡抚 ,品级超过了曾国藩。江忠源帮助曾国藩主要体现在:一、帮建“湘军”。曾国藩想建立自己的武装 ,是江忠源极力向朝廷争取到的合法番号“湘勇”,才有后来的“湘军”。二、力主建水师。后来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的主要筹码和决胜点就是水师 ,江忠源的先见之明让曾国藩受益匪浅。三、为曾国藩顶住了太平军的第一波冲击。当时南方战场的主将是江忠源,他以惊人的军事天才以区区“楚勇”守住了桂林、长沙、武昌、南昌等大城市 ,为曾国藩练军和完成军事部署赢得了时间和空间。魏源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,他提出的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的主张,深刻地影响着晚清的洋务运动,也是深远地影响着当今的改革开放。江忠源文心武胆,始创楚勇,后成湘军,其弃笔从戎并大获重用的传奇经历、忠孝仁义的人生信仰、“霸得蛮、兴水师、团结作战、与时俱进”的军事思想,深刻影响着曾国藩、刘坤一、刘长佑、左宗棠、胡林翼等晚清湘军名臣,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彭德怀、贺龙、罗荣恒、粟裕、宛旦平、徐君虎、李作成等着近现代湘籍领袖和将帅。所以说,邵阳“二源”的文治武功,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的发展。
江世军(江忠源后裔)
写于2022年7月22日(农历六月二十四日)
江忠源诞辰210周年当天
(江世军在邵阳市新市政府广场与先祖江忠源雕像合影)
(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飞虎村的江氏宗祠)
(江世军为江氏宗祠管理委员会顾问)
(江宗源遗像)
(魏源雕像)